返回

第二章 初露锋芒 第十五节 银行 龙起苍茫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忙碌了几天,终于有了成果,除了中意的银行经理没找到,其他所需要的人才都已经随着方声洞与陈伯平去南洋了,包括二十多名各国退役军官与三十多位有过造船经验的技工。

陈伯平在化学方面有天赋,李秉衡有意让他先回去与一批黄仲涵招回来的化学专业留学生一起筹备成立化学研究所。

也有几名有金融知识的人才也一起跟了过去,但真正有能力能满足李秉衡要求的还在茫茫人海中无缘相遇。

在天津的时候就去电在槟城的张振勋,让他赶往上海对中国通商银行与浙江兴业银行等增资扩股,并协助四明银行理顺业务。

回去后李秉衡就准备将黄仲涵与张振勋等人的几家银行合并,为意欲兴办近代工业的南洋华侨商人提供资本,同时也可以将他船上的那批钞票通过外汇承兑等途径洗出去。

曾经听张振勋说过那时户部银行成立,也是派人出国考察后全部仿照外国成例才兴办的,另外还请了不少洋大班坐镇。但李秉衡要找的是具有现代银行运作意识的人才,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只有找差不多的回去慢慢培养,这几天仍然忙着寻找这方面的人才。

在李秉衡心中有一个大银行概念,目前中国的银行规模太小,主要是外商银行的压力太大,缓不过气来。列强是不允许中国人的银行强大起来的,只会拼命打压。对四明银行等改组,是为了将来几家银行合并,并且增资迅壮大资本,与外商银行抗衡。目前浙江兴业银行与中国通商银行的一部份股东已经有意向要联合起来,打击列强对中国金融的控制。有个几年的运作,人才的培养,到时结合官方资本,可以使国家摆脱列强银行的控制。先对中国实业界是大有好处的,在关税掌握在列强手中的不利局面下,列强银行强迫政府将盐税等收入存在他们的银行,而对列强企业加以扶持,对国内民族资本加以打击。怡和洋行在中国的扩张,背后都有汇丰等银行在背后支持。

联合国内银行界力量以保护民族资本,并且逐渐改善外商银行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只是第一步。李秉衡的设想是将来民国成立并且国家地位大幅提高,有了强大经济实力后,在海外开办分行,以外汇承兑、海外并购、对外国公司持股、行债券、保险等手段壮大资本。到时候可以印一部份“伪钞”经由外汇承兑与海外并购等手段洗入外国市场,并且用这些钱在股市转化为优质上市公司的股份。加上用钞票直接采购,等于列强国家每年的收入有一部份落入了中国的腰包,这些国家生产的工业产品由中国购买后却是本国或者其他国家在买单。

但是目前看来这个计划困难重重,中国太弱了,经济命脉都被控制在别人手里,更别提在海外开办银行。本来觉得挺容易的,但看来没有可操作性。这也让李秉衡大为憋闷,通过期货作多沽空等杠杆效应撬动数倍乃至数十倍于己的资本,用这些钱套购贵金属等计划实在是没有希望实现。

也许目前要做的是尽量让国家的工业实力强大起来吧,等将来还是有机会的。这个世界只有两种方法利润最高,一种是抢劫,另一种是投机。这两个方法列强国家可以说是使用的炉火纯青,李秉衡也不介意将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张振勋一到上海就联络了银行界人士严信厚、朱佩珍与周晋镳等十余人商议合并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